腦血栓的形成原因
發布時間:
2014-08-30 11:48
腦血栓是腦血栓形成的簡稱。它是在腦動脈內膜病變的基礎上,在血液粘稠度增多,血流緩慢,心率失常等因素的作用下,使腦動脈管腔狹窄或完全礙,言語不利等局限性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多發和常見疾病,病情嚴重者可以逐漸惡化,出現忘識障礙,甚至發生腦癌,危及患者生命。
血栓形成必須的直接條件是血管壁改變,血流變化和血液成份的改變,以上三類因素是誘發腦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
血栓性疾病是由于循環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心臟或血管內形成異常血凝塊即血栓,血栓脫落隨血流至前方血管內堵塞部分或全部血管腔,導致血栓栓塞。
血栓形成的病因較多,其中血管壁損傷、血小板被激活、凝血機制亢進、抗凝血功能減退、血流狀態的改變等是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
血栓形成的主要病變是血管閉塞、血流受阻引起相關的血管支配組織缺血、缺氧甚至壞死而產生相應組織、器官功能障礙的癥狀。防治的目的在于改善高凝狀態,再疏通或重建血流通路,以防止組織缺血、缺氧。
腦血栓形成與以下三方面因素有關:
一、血管病變
最重要而常見的血管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是高血壓病伴發的腦小動脈硬化。其他還有血管發育異常,如先天性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
脈管炎,如感染性風濕熱、結核病、鉤端螺旋體病、梅毒等所致的動脈內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脈管炎,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結節性多動脈炎,動脈壁創傷如損傷、手術、導管、穿刺等;少見的主動脈、頸動脈的夾層動脈瘤等。
二、血液成分的改變
血管病變處的內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著、積聚以及釋放更多的五羥色胺等化中物質。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膽固醇、纖維蛋白原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致血流速度減慢。此外還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癥和各種影響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使腦血栓形成易于發生。
三、血液動力學改變
腦血流量的調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血壓的改變是影響腦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當平均動脈壓低于9.5千帕(71毫米汞柱)和高于24千帕(180毫米汞柱)時,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變,管腔狹窄、自動調節功能失效,局部腦組織的供血即可發生障礙。
另外,有人對腦血栓形成的病人,通過與其他疾病患者配比對照,采集年齡、性別、民族、婚姻狀況、吸煙、飲酒、飲食、精神刺激、體育鍛煉、體重、血壓、血糖、心電圖、血清膽固醇等30多個成分進行網歸分析。
發現高血壓病史、心電圖異常、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壓家族史、超重和喜食肥肉等與腦血栓形成的發病有關,其順序為高血壓病史、收縮壓、體重指數和高密度脂蛋白減少,是影響腦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體育鍛煉可減少腦血栓形成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