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鑒別診斷
發布時間:
2014-10-30 01:54
頭痛的鑒別診斷
對于頭痛診斷較為容易,但區分是哪一種類型的頭痛相對較難,下面我們將常見的頭痛的特點分析如下:
一 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發作性顱內外血管運動和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慢性復發性疾病,臨床特點為突然發作的頭部劇痛,頭痛可自動或用藥后緩解 常反復發作,間歇期無頭痛及后遺癥,本病國內外均相當常見,患病率約占人口的10%。
偏頭痛的病因可能與遺傳、神經及內分泌失調有一定關系 部分偏頭痛患者,尤其是有先兆型偏頭痛多數有家族史,很多偏頭痛患者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在精神刺激、環境變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情況下容易引起頭痛發作,偏頭痛的發生常受內分泌的影響 很多患者的偏頭痛開始于青春期 女性偏頭痛常與月經周期變化有關,頭痛可在閉經后停止,但亦有發作增多的報道。
(一) 臨床特點
首次發病多在青年或成人早期, 女性多于男性 ,兒童發病者亦不不少見發作頻率不定, 每月1次, 每年1次至每月數次, 每年數次不等 ,偶爾多達每達每周兩次。
(二)診斷
1 病史,一般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不提示器質性疾病。
2 頭痛反復發作至少5次,每次持續4-72h 發作前有感覺、運動或視覺方面的先兆。
3 頭痛局限于一側或雙側,呈搏動性頭痛,程度中等或劇烈,影響日常生活。
4 伴有惡心和(或)嘔吐等植物神經癥狀
二 緊張性頭痛
頭頸部肌肉持久收縮的頭痛稱緊張性頭痛,一般有兩種情況即頭頸部肌肉持續收縮引起頭痛和由于頸部疾病引起反射性肌緊張性收縮,如頸椎骨性關節病,頸部外傷或頸椎間盤病變等。緊張性頭痛是一種常見病,多由憂郁或焦慮使頭、面、頸、肩部肌肉持續痙攣和(或)血管收縮缺血所致,少數則由不良姿勢或頭頸部其他疾病引起,起病年齡多在30歲前后,女性較多,呈非搏動性,長期性和經常性痛,本病有時和偏頭痛并存,稱為混合性頭痛 多見于偏頭痛發作時間長者,檢查除偶然發現肌肉痙攣外無其他發現。
臨床表現:以青壯年多見,病程較長,以癥狀持續存在為特點,時輕時重,頭痛程度多數人為輕、中度痛,為持續的壓迫感、沉重感、緊箍感、后頸部及肩胛部肌肉有壓迫感,有時可觸到1個或多個硬結,肌痛性結節,系肌肉長期收縮所致,這些患者多不需臥床休息,頭痛發作多在睡醒后,可持續存在,部分患者因疼痛不能入睡,疼痛部位多見于枕后部、頸項部,有時為顳部或頭頂部、上側或兩側,有時還伴有局部痛。常伴有畏光、羞明、惡心,部分患者基至可伴有短暫的閃光感、弱視、心理因素如焦慮、憂郁、心情不暢是主要的誘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