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人的壽命
發布時間:
2015-03-27 18:45
癲癇對人體傷害很大,經過一定時間或若干階段發展變化以后,病人最終是存活或死亡。因此,很多患者及家屬對“癲癇病人的壽命有多長”很擔心。接下來,專家就來介紹下哪些因素影響癲癇病人的壽命。
癲癇病人的死亡危險性為一般人群的2~3倍
得了癲癇,一般有幾種后果:治愈、緩解、遷延、慢性化、惡化、復發、致殘、發生合并癥、死亡等。癲癇病人的壽命,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起病年齡、病因、發作癥狀、病程、并發癥、是否有效治療、藥物副作用、發作頻率、日常護理、心理狀態等。
影響癲癇病人壽命的因素
1、 通常1歲以內起病,有腦炎、腦外傷、腦卒中以及圍生期損傷等病因,發作頻繁,持續時間較長,具有多種發作類型,發作成簇出現,合并有精神發育遲滯,神經系統缺陷,腦電圖高度異常,有癲癇家族史或熱性驚厥史等,病情均不容樂觀,易影響癲癇病人的壽命。
2、 癲癇是一種復雜的疾病,發作可表現為感覺、運動、意識、精神、行為、自主神經功能等方面的異常,不同類型的發作,對患者的傷害程度不一樣。患者有可能出現眼球上翻、尖叫、口吐白沫、陣攣、抽搐、肌肉收縮、大小便失禁、意識模糊、呼吸停止、血壓升高等癥狀;如果在癲癇發作過程中強行約束患者可能會發生傷人或自傷;如果癲癇發作持續30分鐘以上,就要進行緊急處理,否則會危害癲癇病人的生命安全。
3、 現有證據顯示,癲癇病人的壽命有多長與發病初期是否得到正規抗癲癇治療有關。得到早期治療者的發作控制率較高,停藥后的復發率也較低。開始治療的時間越遲以及治療前的發作次數越多,轉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的可能性越大,停藥后也越容易復發。藥物治療可改善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70%~80%的癲癇病人經藥物治療后,發作可得到控制。一般情況下,發作完全緩解(無發作)2~4年后,可考慮停藥。停藥后部分病人會復發,因此,停藥需考慮個人發病情況及臨床醫師的建議。
4、盡管大部分病人經過規劃化治療后發作能得到完全緩解,但仍有20%左右仍然存在發作,成為慢性癲癇。如果盡早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如外科手術、神經再生等療法,也能改善病情。
5、 癲癇對病人不僅造成生理上的損害,對精神心理也造成一定困擾,表現在負面情緒、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情感冷淡、不自信。同時,對上學、就業、婚姻、社會交往等社會方面也會造成一些影響。如果病人的精神與心理狀態不佳,也會影響病人的壽命。
6、 癲癇容易發作,而且發作突然,這對癲癇病人的壽命也有影響,因此,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癲癇誘因,如睡眠不足、飲酒、暴飲暴食、自行停藥、精神壓力大、過度疲勞等,適當的運動是有益的。外出離家時,要確定攜帶足夠量的藥物。
癲癇病人的壽命有多長,很多因素都對它有影響,小兒、青春期、老年、育齡女性等特殊癲癇群體,更存在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