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防治知識
發布時間:
2015-08-12 02:20
一、什么是腦卒中?
腦卒中,俗稱“中風”,又名“腦血管意外”,是一組突然起病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厥、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礙等為主要特征。腦卒中可大體分為兩類,即缺血性腦卒中,以腦梗死為代表;出血性腦卒中,以腦出血為多見。
二、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一些因素與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被認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稱危險因素。它們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法干預的如年齡、基因、遺傳等;另一類是可以干預的,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飲酒、肥胖等,如果對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預,則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就能顯著降低。
三、腦卒中要如何預防?
1.首先要預防高血壓。患有高血壓病的人腦卒中發病機會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險性升高至8倍。還有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硬化,腦動脈瘤等均與腦卒中密切相關,有這類危險因素的人,應注意控制血壓在一個穩定、安全的范圍內。同時可考慮用手術或非手術方法治療血管病變。
2.心臟疾病是引起腦卒中的重要原因。許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會突然中風。所以要積極治療心臟的疾病,并請教醫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療。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這樣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險性。
3.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煙、減肥,養成從容的性格,適量運動,低脂飲食,這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如果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史,如一次性黑朦,肢體麻木,頭痛,耳鳴,面部感覺異常,言語困難等,就是高度危險信號,這類患者最終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性較正常人高5—8倍,應該及時去找神經科醫生,作系統的檢查及積極治療,以避免腦卒中的發生。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通過飲食預防腦卒中?
腦卒中的防治離不開飲食和營養。通常而言,低鹽、低脂而營養均衡的飲食方式,有助于防范腦卒中的誘發。長期鈉攝入過多食鹽會降低動脈壁彈性,使人患高血壓。有研究發現,單純減少鹽分就可以使得1/3患者的血壓降低。攝入低鹽、高鉀、高鈣和高鎂的食物能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從而防范腦卒中。
五、預防腦卒中一定要戒酒嗎?
這不能一概而論。多種研究表明,紅葡萄酒含有多酚類物質,多酚類物質能保持血管壁彈性、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適量飲用飲用紅葡萄酒可防止形成血栓,產生與阿司匹林相似的保護作用,有助于預防腦卒中的發生。所以喝點紅葡萄酒是可以的,但必須強調要適可而止。
六、預防腦卒中,冬季如何注意飲食?
冬季是腦卒中發病的高峰期, 70%以上的腦卒中發生在冬季。而冬季人們的食物當中往往更缺乏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可以減少血中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具有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一個人盡量保持每天的蔬菜消費量不少于500克、維生素C的攝入不少于100毫克將有助于預防腦梗死的發生。
小結: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的難治性疾病,因此,充分認識腦中風的嚴重性,提高腦中風的治療與預防水平、降低腦中風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有著重大的意義。腦卒中的日常飲食預防需注意遠離“三高”,親近“三低”,即低鹽、低脂、低糖飲食,但要適度進行,避免矯枉過正,有許多調查和研究都表明,腦卒中的發生與蛋白質攝入不足相關,卻并非營養過剩,可見一味吃素并無益于減少腦卒中發生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