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帕病的十種誤讀
發布時間:
2015-08-25 17:57
01.帕金森患者就是身體抖啊抖?大夫說:帕金森病以“運動遲緩.肌肉僵直.靜止性震顫和姿勢異常”四主征為臨床特點,最主要的癥狀是震顫,還有肌肉僵直,運動障礙等。發病早期以及部分病人可能沒有震顫。
02.年輕人沒有的帕金森病的?大夫說:帕金森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年患者約占總患者人數的10%。在過去,只有老年人到醫院就診,而年輕人(40歲以下)不是因為害羞,就是被誤診為其他病癥,出現早期癥狀服用相應治療藥物,如果起效就可以判斷是帕金森病。
03.多抽兩包煙酒能預防帕金森病?大夫說: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大范圍調查得到結論:那些一天最少一包,連續六十年抽煙最多的人,患上帕金森病的風險率是較低的。但吸煙可以更為廣泛地導致癌癥與心臟病,所以并不提倡人們用吸煙來預防帕金森病。
04.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綜合癥是一回事?大夫說:這是兩個概念。帕金森的病是大腦中的黑質神經元,無原因情況下死亡達80%以上,不再合成“多巴胺”,失去對大腦的運動功能進行調控,就會出現帕金森的癥狀。而帕金森綜合癥是由各種已知原因,包括血管病.藥物.感染.中毒.外傷等所致的帕金森病樣表現。簡單來說,二者病象一樣,單原因不同。
05.知識分子更容易得帕金森病?大夫說:在手術治療人群中知識分子確實占很大的比例,雖然可能說明腦力勞動者患病率會高點,但這也可能與知識分子接受宣傳知識更多.愿意進一步治療有關。
06.接受手術后是不是就不能運動?大夫說:腦深部電刺激療法術后康復是十分必要的,國外曾經給兩只患有帕金森的猴子做過實驗,一只不動,一只讓它動,發現活動的,病程進展慢,適當活動對帕金森還是有好處。而運動可以堅持適量的跑步等基本鍛煉,目的在于增進肌肉的彈性。
07.干細胞移植手術比腦起搏器手術更有效果?大夫說:干細胞手術目前還沒到臨床推廣階段,哪怕是所有細胞中只有一個坯胎干細胞出了問題,會給病人帶來腫瘤,而細胞療法往往需要用到幾百萬個甚至上千萬個細胞。一個負責任的醫生,絕對不會讓病人去冒這個風險。
08.得病了不可怕,抓緊早點手術就能好了?大夫說:這種論斷不絕對。腦起搏器手術一般認為是在帕金森病晚期進行,也就是在藥物治療出現嚴重并發癥之后進行,國外有早期進行腦起搏器的研究,發現早期腦起搏治療效果比單純藥物治療效果要好一點。但這里講的早期也是指藥物治療出現藥物并發癥時進行,因此,不是越早手術越好。
09.年輕人愛面子,患病后比老年人患者接受手術的要多?大夫說:目前從臨床上看,年輕人接受手術的比例要比老年人低,因為手術費用高,老年患者有兒女幫忙或者存有積蓄,而年輕人多處于三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期”,沒有多少錢選擇手術,貽誤病情的可能性非常大。
10.手術之后一勞永逸,永遠不用吃藥?大夫說;手術特別適用于長期服藥效果變差甚至出現明顯副作用的情況,但很遺憾的是,就算手術之后,藥也不能停。手術只是對傳統藥物治療很好的補充,完全治愈是不可能的。